我和制造业

为何要赞成中国继续在发展制造业上下功夫

发布时间:2021-08-24

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管理评论 ,作者朱高峰

近年来,实际情况也显示,工业制造业增速已低于GDP增速,在GDP中的比重也在下降,而服务业的比重却在上升。但这是否是必然趋势?是否长期?未必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一分析:

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是传统工业化的道路,在工业制造业比重到顶后就开始下降。即使这样,发达国家的具体情况也分为两类。一类是主动提出去工业化的国家,如美、英、法。他们的制造业比重已经降到GDP10%左右,美国大致是10-12%。即使这样,美国对于一些前端关键领域还是牢牢把住不放。如半导体的核心技术,航空航天技术,在一些新兴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,生物医药技术等方面,美国一直都在努力维持其全球领先地位。另一类如日、德两国,他们并没有主动放弃制造业,而是在发展服务业同时,始终抓住制造业不放,以维持其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核心地位。因此,这两个国家的制造业GDP占比一直保持在20%以上。近年来,前一类国家也认识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,提出要重振制造业、再工业化等战略目标。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不应该再走人家走过的老路。何况中国提出了走新工业化的目标,要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,实现两化融合;

中国尽管近些年来在某些领域已走到世界前沿,但在关键领域还是大量依靠引进技术(包括材料、装备等)。如果不继续前进,则很容易半途而废,前功尽弃;

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,在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。尽管目前出现了较多的产能过剩现象,但并非全球物质已极大丰富了,还有很多贫困国家和大量的贫困人口群。此次新冠疫情就暴露了全世界在抗疫方面物资的严重缺乏,对于防灾、抗疫等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,对各个国家来说,都是一个很大的薄弱点,制造业应引以为戒;

中国劳动人口数量见顶是事实,但中国仍然是人口大国,人口数大于东南亚十国的总和,大于非洲人口的总和,并且劳动力素质比他们都要高。由于近些年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展,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大大高于上述国家和地区,因此在劳动力数量优势仍保持的情况下,劳动力质量优势、智力优势越来越明显。至于劳动报酬的上升问题,这本来就是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。人们生活提高的主要体现不就是劳动收入的提高吗?这就是中国大市场不断扩展的基础。我国人民节衣缩食多年,劳动报酬多年来增速低于GDP增速,在一次分配中比重过低。这种情况不能长期持续,现在不过是开始恢复常态而已。尽管如此,我们的平均劳动报酬还远远低于发达国家,还需要继续努力;

就服务业的发展来说,基础是建立在制造业发达上。服务业分三个部分,一是生产性服务业,这是随着制造业产生服务于制造业的;二是消费性服务业,这部分决定于人们收入的多少,其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造业劳动者收入的高低;第三是公共服务业,这是政府通过一次分配从税收等收入中来支撑的,而税收中最大部分是从工业制造业企业及其产品基础上征收的。所以没有制造业的基础,服务业不可能发展得很好;另一方面,服务业相当部分所用的装备是制造业的产品,流通行业商业中销售的大多也是制造业的产品,甚至于商店所卖的食品,很大部分也是把农产品经过制造业加工增值后提供的。此外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也是随着制造业发展而提升的,如美国餐厅服务员的工薪收入会比中国餐厅服务员高几倍,原因在于美国制造业工人的生产率比中国人高几倍。服务业的劳动收入大体上要与制造业平均水平相近,服务业的发展一定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;

从资产效益比来说,按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可算出,第二产业收入/总资产为1.43倍,收入/净资产为1.96倍,而第三产业收入/总资产为0.2倍,收入/净资产为0.695倍。可见,二产的资产效益远高于三产;

从国家整体进步来说,主要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,但创新的主战场是在制造业。从西方国家发表的数字来看,大多是占80%左右,因此创新主要体现在制造业中。中国近年来创新大多体现在运营模式、应用中,而在制造环节,前端创新的比重不大,因此创新总的价值不高,这是应该改变的。
近年来,中国经济发展中制造业比重确实在降低,目前已经为28%。这在一段时间内有其一定必然性,但不能长期这样下去。同时,在这些年的制造业发展中,不看重提高档次质量,而是不断扩大实物规模进行同质竞争。这样一方面引起进口的原材料货源价格上涨,另一方面产品价格由于恶性竞争而下降。这是制造业需要从本身认真反思的。

但从宏观上说,制造业在产业占比的比重应该设立下限,如德国已提出制造业比重要从之前20%左右提高到25%。中国对制造业占比也要确定一个比重下限,例如28-30%。具体的数字,需要宏观经济部门慎重研究。

声明:本页内容为企业、个人自主上传或来源网络,所有资料仅供用户参考;我单位不保证亦不表示本网的资料全面及准确无误,也不保证亦不表示这些资料为最新信息,如因任何原因,本网内容或者用户因倚赖本网内容造成任何损失或损害,我单位将不会负任何法律责任。如您发现贵网站信息被展示,且并不希望展示贵网站相关信息,请通过右侧按钮投诉删除。